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校正千金翼方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臣闻方伎之学,其来远矣。
上古神农播谷尝药,以养其生;
黄帝、岐伯君臣问对,垂于不刊,为万世法。
中古有长桑、扁鹊,汉有阳庆、仓公、张机、华佗。
晋、宋如王叔和稚川、皇甫谧、范汪、胡洽、深师、陶景之流,凡数十家,皆祖述农、黄,著为经方。
迨及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其行事见诸史传。
撰《千金方》三十卷,辨论精博,囊括众家,高出于前辈
犹虑或有所遗,又撰《千金翼方》以辅之,一家之书,可谓大备矣。
其书之传于今,讹舛尤甚,虽洪儒硕学,不能辨之。
仁宗皇帝诏儒臣校正医书。
臣等今校定《千金翼方》,谓乎物之繁,必先得其要,故首之以药录纂要。
凡治病者,宜别药之性味,故次之以本草。
人之生育,由母无疾,故次之以妇人。
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故次之以伤寒。
然后养其少小,故次之以小儿。
人身既立,必知所以自养,故次之以养性。
养性者莫善于养气,故次之以辟谷。
气之盈乃可安閒,故次之以退居。
退居者当事补养,故次之以补益。
若补益失宜,则风疢乃作,故次之以中风。
风者百病之长也,邪气缘而毕至,故次之以杂病,又次之以万病。
愈诸疾者必资乎大药,故次之以飞鍊。
乳石性坚,久服生热,故次之以疮痈。
众多之疾,源于脉證,故次之以色脉。
色脉既明,乃通腧穴,故次之以针灸。
而禁经终焉。
总三十卷,目录一卷。
臣以为,晋有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与祖讷论,祖云:「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
至于汤药,小小不达,则后人受弊不少,是医方不可以轻议也」。
臣等不敢肆臆见妄加涂窜,取自神农以来书行于世者而质之,有所未至,以俟来者。
书成缮写,将预圣览,恭惟皇帝陛下天纵深仁,孝述前烈,刊行方论,拯治生类,俾天下家藏其书,人知其学,皆得为忠孝,亦皇风之高致焉。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孙奇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谨上。
按:《千金翼方》卷首,光绪四年重印日本影元本。
伤寒论注释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论拟。
晋皇甫谧《甲乙针经》云:「伊尹以玄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仲景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仲景于今八百馀年,惟王叔和能学之。
其间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
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正。
历代虽藏之书府,亦阙于雠校,是使治病之流,举天下无或知者。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续被其选,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员外郎孙奇尚书司封郎中秘阁校理林亿等谨上《注解〈伤寒论〉》序(《伤寒论注释》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今:原误作「金」,据文意改。
金匮要略方论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新编金匮要略方论》(四部丛刊本)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
翰林学士王洙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辩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
尝以对方證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
然而或有證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證,救疾治病,其有未备。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
仍以逐方次于證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
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
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取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
臣奇尝读《魏志·华佗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
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
大哉!
炎农圣法,属我盛旦。
恭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林亿等谨上。
校正黄帝针灸甲乙经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臣闻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
斯医者虽曰方技,其实儒者之事乎。
班固序《艺文志》称:「儒者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
又云:「方技者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非能通三才之奥,安能及国之政哉!
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
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遂臻至妙。
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经》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
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十二经之血气大数,皮肤包络其外,可剖而视之乎?
非大圣上知,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
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针经》三卷,最出远古皇甫士安能撰而集之。
惜简编脱落者已多,是使文字错乱,义理颠倒,世失其传,学之者鲜矣。
唐甄权但修《明堂图》,孙思邈从而和之,其馀篇第亦不能尽言之。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外台秘要》诸家善书,校对玉成缮写,将备亲览。
恭惟主上圣哲文明,光辉上下,孝慈仁德,蒙被众庶。
大颁岐黄,远及方外,使皇化兆于无穷,和气浃而充塞,兹亦助人灵、顺阴阳、明教化之一端云。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郎中孙奇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上。
按:《针灸甲乙经》卷首,医统正脉全书本。
校正金匮玉函经序治平三年正月十八日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金匮玉函经》(日本刻本)
《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欲人互相检阅,而为表里,以防后世之亡逸。
其济人之心,不亦深乎!
细考前后,乃王叔和撰次之书。
缘仲景有《金匮录》,故以「金匮玉函」名,取宝而藏之之义也。
王叔和西晋人,为太医令
虽博好经方,其学专于仲景,是以独出于诸家之右。
仲景之书,及今八百馀年不坠于地者,皆其力也。
但此经自晋以来,传之既久,方證讹谬不伦,历代名医虽学之,皆不得彷佛,惟孙思邈粗晓其旨,亦不能修正之,况其下者乎!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等先校定《伤寒论》,次校成此经。
其文理或有与《伤寒论》不同者,然其意义皆通。
圣贤之法,不敢臆断,故并两存之。
凡八卷,依次旧目,总二十九篇,一百一十五方。
恭惟主上大明抚运,视民如伤,广颁其书,为天下生生之具,直欲跻斯民于寿域者矣。
治平三年正月十八日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员外郎孙奇尚书司封郎中秘阁校理林亿等谨上。
校定脉经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臣等承诏典校古医经方书,所校雠中《脉经》一部,乃王叔和之所撰集也。
叔和西晋高平人
性度沈靖,尤好著述,博通经方,精意诊处,洞识修养之道,其行事具唐甘伯宗《名医传》中。
臣等观其书,叙阴阳表里,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气口、神门,条十二经、二十四气、奇经八脉,以举五藏、六府、三焦、四时之痾,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使人占外以知内,视死而别生,为至详悉,咸可按用。
文约、其事详者,独何哉?
盖其为书,一本《黄帝内经》,间有疏略未尽处,而又辅以扁鹊、仲景、元化之法,自馀奇怪异端不经之说,一切不取。
不如是,何以历数千百年,而传用无毫发之失乎?
又其大较,以为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兼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之惑,专之指下,不可以尽隐伏,而乃广述形證虚实,详明声色王相,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故得十全无一失之谬,为果不疑。
然而自晋室东渡,南北限隔,天下多事,于养生之书,实未遑暇,虽好事之家,仅有传者,而承疑习非,将丧道真。
非夫圣人,曷为釐正?
恭惟主上体大舜好生之德,玩神禹叙极之文,推锡福之良心,鉴慎疾之深意,出是古书,俾从新定
臣等各殚所学,博求众本,据经为断,去取非私。
大抵世之传授不一,其别有三:有以隋巢元方《时行病源》为第十卷者,考其时而缪自破。
有以第五分上下卷,而撮诸篇之文,别增篇目者,推其本文,而义无取稽。
是二者均之未睹厥真,各秘其所藏尔。
今则考以《素问》、《九墟》、《灵枢》《、太素》、《难经》、《甲乙》、仲景之书,并《千金方》及《翼》说脉之篇以校之,除去重复,补其脱漏。
其篇第亦颇为改易,使以类相从,仍旧为一十卷,总九十七篇。
施之于人,俾披卷者足以占外而知内,视死而别生,无待饮上池之水矣。
国子博士保衡尚书屯田郎中孙奇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谨上。
按:《脉经》卷首,宛委别藏本。
备急千金要方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挚而汤液之剂备;
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
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
医家之务,经是二圣二贤,而能事毕矣。
后之留意于方术者,茍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
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
如能兼是圣贤之蕴者,其名医之良乎!
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乃其人也。
以上智之材,抱康时之志,当太宗治平之际,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
以谓上医之道,真圣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
而乃祖述农、黄之旨,发明岐、挚之学,经掇扁鹊之难,方采仓公之禁。
仲景黄素,元化绿帙,葛仙翁之必效,胡居士之经验,张苗之药对,叔和之脉法,皇甫谧三部陶隐居之百一,自馀郭玉、范汪、僧垣、阮炳,上极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
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成书一部,总三十卷,目录一通。
脏腑之论,针艾之法,脉證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脚气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痾,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总篇二百三十二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验,四种兼包。
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使二圣二贤之美不坠于地,而世之人得以阶近而至远,上识于三皇之奥者,孙真人善述之功也。
然以俗尚险怪,我道纯正,不述刳腹易心之异;
世务径省,我书浩博,不可道听涂说而知。
是以学寡其人,寖以纷靡;
贤不继世,简编断缺。
不知者以异端见黜,好之者以阙疑辍功。
恭惟我朝以好生为德,以广爱为仁,乃诏儒臣,正是坠学。
臣等术谢多通,职专典校,于是请内府秘书,探道藏之别录,公私众本,搜访几遍,得以正其讹谬,补其遗佚。
文之重复者削之,事之不伦者缉之。
编次类聚,期月功至。
纲领虽有所立,文义犹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
如《素问》、《九墟》、《灵枢》《、甲乙》、《太素》、巢《源》,诸家本草、前古脉书、《金匮玉函》、《肘后备急》、谢士秦《删繁方》、刘涓子《鬼遗论》之类,事关所出,无不研核。
尚有所阙,而又溯流以讨源,如《五鉴经》、《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录》《、正元广利》、《外台秘要》、兵部《手集》、梦得《传信》之类,凡所派别,无不考理,互相质正,反覆稽参。
然后遗文疑义,焕然悉明。
书虽是旧,用之惟新。
可以济含灵,裨明圣好生之治;
可以传不朽,副主上广爱之心。
非徒为太平之文致,实可佐皇极之锡福。
校雠既成,缮写伊始,恭以上进,庶备亲览。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林亿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讲钱象先等谨上。
按:《备急千金要方》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改谥陈康伯文正公嘉泰元年正月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六、民国《弋阳县志》卷一六、《陈文正公家乘》卷一、康熙《广信府志》卷二八、同治《广信府志》卷一一
朕事隆稽古,而慕尊贤。
先正保衡,《商书》所以称伊尹
师尚父,《周雅》所以颂太公。
当时独于美称,后世载扬于遗烈。
追维硕辅,劢相先朝。
闻将死之言,未尽易名之懿,爰加改订,用极荣怀。
乃涣明纶,式昭异宠。
太师、观文殿大学士、鲁国公食邑一万一千九百户、食实封四千七百户致仕、赠太师赐谥文恭陈康伯,承家之子,许国之忠,道全而德钜,识远而才周。
学倡诸儒,识天人相与之际;
望高前哲,合君臣俱贤之谋。
休明亶相于逢辰,辅赞密裨于定策。
渡江而见王导,自致朝廷之尊;
选众而举皋陶,独当社稷之计。
殁飨清庙,功书太常
髣髴于馀风,赖绵延于后叶。
木已拱矣,久嗟魏徵之亡;
梁其坏兮,鲁侯之诔。
眷德仰期于用劝,好贤何惮于改为。
惟成天下之化者谓之文,而格君心之非者期于正。
并稽二美,深畀九原,以肖麟台图像之思,以示象笏故家之懿。
噫!
奉明主而建长策,今犹想于遗忠;
烈祖而格皇天,庸载图于专美。
幽途未远,明命维新。
可特改谥文正
嘉泰元年辛酉正月日。
赵雄再辞免右丞相正议大夫食邑实封批答淳熙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玉堂类稿》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省表具之。
朕观自古命相之重,莫如《说命》三篇:「若金,用汝作砺。
若济,用汝作舟楫。
若旱,用汝作霖雨」。
犹以为未也,「酒醴,尔惟曲糵。
和羹,尔惟盐梅」。
盖无一事不赖乎交修,是以教喻如此其至也。
载在典册,朕甚慕之。
卿道德觉民,忠诚致主。
栋梁之质,可以任重;
权衡之信,可以倚平。
协赞均枢,累年于此。
其议论之闳伟,纪律之设张,皆足以成国势之安,立懦夫之志。
有臣如此,宅揆固宜。
昔先正保衡,俾后尧舜,规模可考,仁远乎哉?
逊避至三,其止毋再。
所辞宜不允,仍断来章。
谢除少保淳熙十六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四、《历官表奏》卷九、《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周某言:伏奉制命,授臣少保益国公、加食邑食实封,累具辞免,伏蒙圣慈特降中使,赐臣批答不允,仍断来章者。
天开禹绩,亲承历数之传;
德愧尹躬,叨被保衡之拜。
控辞弗获,祇受为惭。
臣某中谢。)窃维祖宗之盛时,多卿相之旧德。
勋业光于简册,声名重于朝廷。
正惟爵位之高,允谓事功之称。
如臣不肖,敢企前修?
曾微一善之称,偶际三朝之盛。
麟台宪府,蚤蒙高庙之亲除;
螭陛纶闱,尝侍寿皇之初政。
晚被中台之数,再逢内禅之期。
首告大廷,超加异渥。
念覃霈自近司而始,稽旧章无回授之文。
跼蹐拜嘉,忸怩就列。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乾飞有作,离照无疆。
怜臣昔备宫僚,久承恩奖;
谓臣今居宰席,密佐圣明。
特厚宠华,式昭荣遇。
统百官而均四海,已知任职之难;
三孤而弼一人,常究名官之义。
未知报塞,徒誓糜捐。
臣无任云云。
汪参政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省斋文稿》卷二二、《翰苑新书》续集卷二、《宋四六选》卷一二
伏承竣事行营,奋庸近弼。
徐方不回而归,休父酬期年节制之功;
衮职有阙而补,樊侯万世保衡之业。
宸心所属,民誉则同。
恭惟某官惠和忠肃而极之以诚,敏达清明而笃之以学。
望其风采,凛名世之巨材;
发以词章,骛前人之逸驾。
惟是规恢之大,固宜进用之难。
天方佑于我家,帝亲知其国士。
拔之册府,付以宪台
凡上前献替之嘉谟,皆天下安危之至计。
文王有猃狁之难,正切焦劳;
李愬帅邓随之兵,尚虚统督。
一言辰告,千里暑行。
虽逆顺不同,彼有当亡之理;
然强羸相绝,我无必胜之资。
况驱荆襄不教之民,中控吴蜀相望之势。
众方乌合,敌则鸱张。
甲战而乙乃还,北攻而东已急。
指麾诸将,激励群豪。
赤帜二千,亟归于韩信
兵三万,几获乎左贤。
群盗由是以大奔,故地乘时而渐复。
人惟求旧,既望实之久孚;
赏不踰时,亦勋庸之当报。
兹惟古谊,抑有成模。
盗灭甘陵彦博入登于宰席
使来西夏,仲淹归赞于枢庭
不图仁祖之前闻,乃至绍兴而复见。
某辱知甚厚,在冶有初。
马从军,揣己昔惭于不武;
怀铅抱椠,期公力致于丕平。
欣颂之怀,编摩莫尽。
代贺史丞相光禄大夫进封鲁国公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五、格斋四六、《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宋四六选》卷一一、《启隽类函》卷一九、《江右文钞》卷五
恭审孚号大廷,疏荣显渥。
刺经作制,勒成颢噩之书;
胙土苴茅,奄有龟蒙之境。
仍稽故典,峻陟文阶,金章式焕于民瞻,采地增陪于邑入。
册命一下,欢声四驰。
恭惟某官道冒古初,功存社稷。
洪钧转一气,乾坤日就于清夷;
庶绩抚五辰,星宿亦为之明润。
自赞解弦之化,益隆调鼎之勋。
年谷顺成,和气旁行于农亩;
远人咸慕,夕烽不到于边城。
坐令薄海内外之人,如在先朝全盛之世。
爰辍秉钧之暇,定为画一之规。
合古便今,可通行于万世;
举纲撮要,以明示于黎元。
爰涓选于良辰,庸彻闻于黼扆,肆覃茂赏,载答显庸。
登进厥民在王庭,俾闻播告;
永弼乃后于彝宪,勿替钦承。
嗣膺维师尚父之尊,有光先正保衡之烈。
某心驰恩地,迹滞侯藩。
灵丹就而鸡犬俱仙,敢萌荣望;
大厦成而燕雀交贺,空激抃悰。
颂咏弥勤,科条莫既。
雕印伤寒论牒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
国子监尚书礼部元祐三年八月八日符:「元祐三年八月七日酉时,准都省送下当月六日敕:中书省勘会下项医书,册数重大,纸墨价高,民间难以买置。
八月一日奉圣旨,令国子监别作小字雕印
内有浙路小字本者,令所属官司校对,别无差错,即摹印雕版,并候了日,广行印造。
只收官纸工墨本价,许民间请买,仍送诸路出卖。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前批「八月七日未时,付礼部施行」。
续准礼部符:「元祐三年九月二十日,准都省送下当月十七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国子监状:『据书库状,准朝旨,雕印小字《伤寒论》等医书出卖。
契勘工钱约支用五千馀贯,未委于是何官钱支给应副使用。
本监比欲依雕四子等体例,于书库卖书钱内借支。
又缘所降朝旨,候雕造了日,令只收官纸工墨本价,即别不收息,虑日后难以拨还,欲乞朝廷特赐应副上件钱数支使,候指挥』。
尚书省勘当,欲用本监见在卖书钱,候将来成书出卖,每部只收息壹分,馀依元降指挥
奉圣旨依。
国子监主者一依敕命指挥施行」。
治平二年二月四日进呈,奉圣旨,镂版施行。
朝奉郎、守太子右赞善大夫、同校正医书、飞骑尉、赐绯鱼袋臣高保衡宣德郎、守尚书都官员外郎、同校正医书、骑都尉孙奇朝奉郎、守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翰林学士朝散大夫给事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宗正寺脩玉榜官兼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兼判秘阁秘书省同提举集禧观公事兼提举校正医书所、轻车都尉汝南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范镇,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八百户臣赵槩,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臣欧阳脩,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庐陵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臣曾公亮,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脩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卫国公食邑一万七百户、食实封三千八百户臣韩琦
兖州录事参军监国子监书库臣郭直卿奉议郎国子监主簿云骑尉孙准朝奉郎、行国子监丞上骑都尉、赐绯鱼袋臣何宗元朝奉郎、守国子司业轻车都尉、赐绯鱼袋臣丰稷朝请郎、守国子司业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臣盛侨朝请大夫、试国子祭酒、直集贤院徐王府翊善护军郑穆中大夫、守尚书右丞上轻车都尉保定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胡宗愈中大夫、守尚书左丞上护军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王存,中大夫、守中书侍郎护军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刘挚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九百户臣孙固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高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臣范纯仁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汲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六百户吕大防
按:《仲景全书》卷首,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刊本。
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文庄高公神道碑嘉祐二年正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文潞公文集》卷一二、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九四、乾隆《太原府志》卷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昔者两汉之盛也,辅相以清静宁民,公卿以经术决事。
故文、景、显、肃之际,为贤主、为治世,炳焉几与三代比隆,盖公辅得人之效欤。
若夫本经术以熙治,载清净以镇浮,翊我昌运,高迈于三五,泽斯生民,永济富寿,而赋命不融,赍志莫究,愚于北海高公殄瘁之叹深矣。
公讳若讷字敏之
其始齐之公族,于春秋时甚显。
逮汉而后,名德轩冕,赫奕相望。
从仕屡迁,今为太原榆次人
曾祖讳某,赠太师
王父讳某,仕崇仪使
考讳某,仕右侍禁
并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考封祁国公
曾妣王夫人,祖妣马夫人,妣阎夫人封魏、晋、秦三大国,悉用公贵而追锡命也。
太师藏器弗辉,天爵自高。
二令君虽起家登仕,而位不充量。
济美载德,贻谋积庆,必复其始,至公嗣兴。
公蚤有奇节,挺然不群。
祁公之捐馆,公始十岁,奉母夫人寓汲郡
在陋安贫,嗜学乐道。
天圣初,举进士,中甲科,调彰德军节度推官
秩满,改著作佐郎,迁秘书丞太常博士
三治剧邑,所居不尚赫赫之誉,去后人皆思之。
台举御史,改监察,迁主客员外郎,殿中里行。
未几,除右司谏、直史馆,赐服五品。
起居舍人知谏院
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赐三品。
公迭居谏宪,当职论事,不烦细激讦,以要虚名,务举大体,中时之急病。
犍为土豪,缘戚里为郎,得大郡,公谓玷郎选,轻郡寄,亟论罢之。
内侍长居中任事,恃恩而肆,公率同列极言而斥出之。
复言:「今执政古三公之任,所谓坐而论道者也。
今进对立侍,裁移刻而罢,于咨诹体貌之礼,固有未尽。
宜复坐论,以通上下之情,以究都俞之美」。
上以为识治体而深器之,于是益有大用之意。
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
诏复留弗遣。
麟府宿兵,高选外计,乃迁礼部郎中河东路都转运使
上思公学术优深,议论精敏,亟召还,兼侍读
丁秦国忧,累诏夺情。
沥恳哀诉,祈终三年丧。
国朝故事,官待制以上遭丧,类卒哭起复,今许终服,自公始也。
服除,还旧职。
寻改龙图阁直学士史馆修撰
吏部郎中,除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理检使
上悯雨旰食,因公奏事,问雨旸所致。
乃推本《洪范》五事,稽合时政及救旱之术。
上大感悟,益嘉公之博洽
数日,擢拜枢密副使
居二岁,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又二年,由户部侍郎检校太傅枢密使
公践历二府,始终七年,循守法度,奉行故事,简静慎重,不轻改作。
常曰:「蒿目而忧世者,非致治之心也」。
每被顾问,必傅经以对,条理明畅,极尽治乱之原,上未尝不前席以欣纳。
故愚谓本经术以熙治,载清静以镇浮,有两汉贤公卿之风,为得之矣。
其在政府也,凡侥倖干泽、事从中出者,请格而不行;
后妃之族,当避权保恩,请不预执政
悉降诏为永法。
枢府时,属盗发甘陵,婴城负固,王师攻围,逾月未克。
时议欲开其自新之路,许以容贷,且使凶党离解。
公谓贝于河朔,兵屯素盛,今不穷讨,后启乱阶,威灵不振,将为夷狄轻笑,当济师易将,必行天诛。
蛮寇邕管,岭外骚然,承平岁久,武备阙习,荆广之甲,若驱市人,故屡战屡败。
公议遣大帅总北兵及陇西之劲马以往,则计日可平。
或谓北兵不习南风,贼必守险以老王师,虽多马,恐不足施。
公曰:「贼狃数胜,理必迎战。
以我训士精骑,出其不意而夹攻之,蠢尔虽众,胡能为哉」?
二寇既平,悉如公算。
又患兵冗而费浮,议罢召募,并汰疲老,要在节用彊本,人给家足,为太平长久之策。
性冲澹,不喜夸耀,累奏章祈解枢柄,辞情切至,确不可夺。
上重违其志,久之,乃除尚书左丞观文殿学士同群牧制置使,不许外出,且兼进读。
盖将用其所长,以须爰立乎。
公既释重务,遂所愿,自退朝,即杜门燕居,观书为乐,󲦤绅高其静退。
至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遘疾,薨于宣阳里之第,享年五十九。
上闻讣震悼,趣辇临奠,既伤名臣之不憖,又视其居处俭陋,叹其清节者久之。
赙赗加等,废翌日视朝。
尚书右仆射太常谥曰文庄
是年冬十月己酉葬于开封府开封县褒亲乡之原,从祁公之兆,礼也。
初,公寓汲时,秦国有疾,公左右奉养,药剂必亲,遂精意于医书。
且曰:「是术也,前世名儒巨公能者多矣,况人子奉亲,可不知耶」?
因研究,得其妙,以是秦国终享寿康。
及公感疾之始,自诊其脉,曰:「吾殆不起」。
诸子泣,请召国医高手者,公坚曰止,虽和缓,不可为已。
又戒其子毋辄奏,以贻上忧,吾死,殆不得有所请。
及东首,神爽不乱,恬然以逝。
非达生知命、安时处顺之有素,其能若是乎!
公既葬,上追思之深,亲迂宸笔,以表其隧,曰「儒贤之碑」,有以见君臣始终之义厚焉。
公以誉望,凡朝之华选剧任必与焉。
知礼部贡举者再,取士得人,近特为最。
又为京西路安抚使,入契丹国信使,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
间被诏定黍尺以协乐律之正,制兵契以严军师之兴,裁损祠祭服器,复古之法,今悉用之,朝议推其精密。
愚与公布衣时为友,自登宪署,司外计,居政府为僚,故知公尤深。
公性资方介,中立无党,惟道是信,不以世俗毁誉为得失。
所学非茍记问而已,必穷其理,适于用。
每谈历代治乱之迹,贯穿明白,如视诸掌,听者释然,更仆忘倦。
文集二十卷,尤学之粹。
娶王氏,封寿安郡夫人,夙有贤范,闻于族姻,后公一年而殁,以明年正月五日祔公之兆。
嗣子彦辅内殿崇班
保衡、安石、吉甫,光禄寺丞元规大理评事,皆脩谨笃学,能世其家。
长女适游奎,次适祠部郎中、秘阁校理林亿,次适太常博士张谊,次适王宗诰。
彦辅及诸弟泣叙先烈,见托论撰,将附于《儒贤》之下,以永其传。
愚自视拙鄙,而义不可辞,姑用直书,传信无愧。
铭曰:
维高氏先,盖姜姓后
表海以还,历祀寖久。
爵德世济,忠贤代有。
发源汤汤,其流固长。
储因积粹,挺生文庄
文庄岳岳,照邻先觉。
大器长才,奇文奥学。
公初逢时,奋自布衣。
绝尘遐鹜,垂天迅飞。
白简触邪,凛然霜威。
皂囊纳忠,弥缝阙遗。
曰党曰附,吾所弗与。
不激不讦,罔干虚誉。
人不我知,吾不为沮。
信道而往,若省于度。
进直内阁,联侍迩英
左右献纳,据古援
帝御宣室,雨旸是恤。
公陈五行,沃心造膝。
乃预大政,乃总中枢
嘉猷辰告,基命吁谟。
事必师古,袭于常故。
毋作聪明,毋越彝矩。
付之至当,百职咸举。
挠法挠赏,凭宠怙权。
绳之以正,金石其坚。
歼蛮于邕,殄寇于贝。
多算隃度,审于蓍蔡。
我思至言,名遂身退。
斯言足践,其志克从。
毋处于外,惟帝念功。
论思殿内,劝讲禁中。
师宾之地,礼厚恩隆。
显允君子,宜锡难老。
方胡不然,曾未华皓。
轸于天衷,抚几震悼。
帝曰儒贤,表其新阡。
宠以宸翰,冠于碑颜。
崇封维屹,扶树维郁。
令仪则閟,遗芳永苾。
钱忠定公墓志铭宣和七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三、《翰苑新书》前集卷五九、《秘笈新书》卷一○、《楚纪》卷五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宣和六年三月五日龙图阁学士正奉大夫致仕钱公以疾薨于毗陵私第之正寝,享年七十有一。
讣闻,天子诏特赠光禄大夫,赙赐加等,下所属郡佽助其葬。
其家上公行事于朝,考六家书,谥曰忠定
明年正月壬寅,诸孤护其丧归葬杭州大慈山之原,既乃诣予泣而言曰:「先公勋德载史氏,易名议行,著于太常,褒赠崇恤,具存恩典,终始光荣,昭于一时。
惟是幽堂之刻,发扬其亲同为不朽者,宜有以称。
大惧陨越,弗克以承子责,敢以是请」。
予与公有同年之旧,义不得辞,乃叙而铭之。
公讳字中道
其先出于颛帝之后,曰陆终,封于彭城
至子孚仕为钱府上士,遂以官命氏。
子孙稍迁居下邳,至汉末逊公避乱,徙乌程,又徙钱塘临安
忠懿吴越入觐,公之高祖以宗属锡官,遂居京师,为开封人
曾大父子节,故任右班殿直
祖昌济,故赠朝奉大夫
父垂范,故任朝散郎、知太平州,致仕,赠银青光禄大夫
自皇考占籍宜兴,今遂为毗陵人
公天资隽茂,稚齿已如成人。
年十三,居母丧,哀慕毁瘠,见者感动。
既冠,游太学,以文行知名于时。
熙宁九年进士第,授安州司理参军
吏有诬服自盗抵死,属邑具狱上于郡,公明其冤状,守将喜而谓曰:「劾县狱当得赏」。
答曰:「治狱得情乃其职,挤人以论功,非吾志也」。
闻者叹服。
章敏滕公甫力荐之,称有气节,异时必为名臣。
博州防禦推官,知杭州临安县丞。
异时县民转徙,豪右冒垦其田,官不能直者悉夺还之,流冗复业。
又除二税积弊以蠲民瘼,至今邑人颂其遗爱。
福州观察推官
福唐为七闽都会,狱讼繁夥,连帅悉以付公,府无留事。
丁银青忧,服除,调睦州军事推官
三衢有冤狱,久不决,属部使者以闾里宿怨,檄往按治,挟荐牍动公,风欲鍜鍊以快其私。
至则折狱平允,所全活者二十三人。
或问之,对曰:「吾宁老冗选中,岂忍以数十人觅一荐哉」!
未几改宣德郎
文安郡夫人忧,服除,知颍昌府郾城县
修奉泰陵,期会严促,乃躬自监督,役均费省,人乐趋事,先期告具。
会泛水霖潦败桥,府亟以属公,三日桥成,人服其敏。
继奉二后园陵,辟为京西转运司属官,有不下司体究采石事,事领于内侍使者惮不敢,乃请代往,按治不挠,收罪之尤者寘于理。
王博文鄜延,荐为经抚司官。
夏人有来归者,当命以官,公察其言色有异,诘问屈服,果所遣牒者。
崇宁中,朝廷欲抚纳西羌,久而不至,主帅忧之,檄巡行塞下,宣谕德意,旬日,监军贵酋款塞降附者至数百人。
代还,赐对称旨,除提举鄜延路弓箭手。
蒐简精密,占籍者皆为战士;
尽括闲田为将吏冒占者,以广招募。
初,塞上给田,人一顷,马半之。
牧者不足供刍秣,畜马日久。
至是始增之,槩给一顷,人获其利,而边骑益众矣。
就除陕西路转运判官
王师收复银州,被旨专董刍粮,飞挽夙办,第功居最。
延帅经制五路边事,除鄜延路经略安抚判官兼总管勾,权帅事。
久之,经制罢帅,复领旧职。
泾原兵失利,渭帅与总管争诉于上,论者请付狱以正军法,数遣官按治,观望奏报不直,特旨命公。
遂驰至泾原,具得其实以闻。
且言:「刘安、种师中有功边陲,愿少宽假,以责来效」。
上从之。
刘安止降秩,士论大惬。
崇宁中陕西铁币日轻,视铜钱不能十一,而官俸独给铁钱,在职者不能赡,官旷不补,事有浸废。
因建言倍给选人之俸,凡摄事者理任受举,许同正员,人乐就职,百废具举。
公自为幕府,以方略闻,后稍权帅事,将使指,望实益孚。
上深知其才,驿召赴阙,亟命入对。
上问西人兵力,公曰:「夏国本数州之地,盗据灵,浸以彊大。
元丰中兵临其城下,羌戎壅河决水,士马几歼,遂无成功」。
上曰:「灵武终不可取耶」?
公曰:「戎狄之民皆兵也,居不糜廪食,动不劳转输,故便于用众。
虽兵之去来,飘忽如风雨,而不能持久,又其所短也。
愿申戒边臣,严饬武备,蒐练戎士,积粟坚垒,先为不可胜之计,以观其衅,屈其所长,而乘其所短,则可以得志矣」。
上又问大寨泉可取否,奏曰:「臣闻其地逼近灵武,曩时进取,号为得策,计虑不审,亟筑亟退,反为夏人所有。
距汉界百馀里地,皆潟卤无水泉,古所谓瀚海也。
间有之,不可饮,马口鼻皆裂,大兵不可往」。
审问边将,皆以为然,上首肯之。
翼日除直龙图阁、知庆州环庆路经略安抚使马步都总管,再入谢,上宣谕曰:「屡诏环庆进筑,久而无功,今当属卿」。
乃谢而言曰:「陛下过听以任臣,顾虽绵薄,敢不罄竭,仰承睿训」!
旬日凡三进对,所陈边防利害、攻守计策甚众,上深嘉纳之。
事多施行,削稿不言。
陛辞,乃赐三品服以宠其行。
诏趣之镇,日就道。
初,绍圣中清平关,关之左右皆沃壤,地旷绝无捍蔽,人莫敢耕牧。
关之东西筑徐丁台、韦章埧,赐名曰安边城,曰归德堡
东西相望,控制要害,包地万馀顷,人得以纵耕其中,岁收以数万计,公私利之。
初城徐丁也,一日下令遣发,诸将愕眙,不知所为。
公曰:「亟往即事」。
比及境上,大兵已集,刍粟版筑之物,无一不具,三日而城毕。
夏人骇叹,服其神速。
环庆大寨泉退衄之后,士气沮伤,至是复大振。
踰年移知延安府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马步都总管
河东陕西皆边夏国,人使文檄往来,独由鄜延号为西边门户
凡中国移檄与诸路理办疆事,率由延帅刊定,以付边吏。
夏人书檄至密,阅其当受与否,诸边皆禀覆行。
自公至鄜延,每屈之以礼。
朝廷初用八宝,夏人以所赐御宝大于曩时,言于边,公令边吏谕以御宝度数非臣下所当议,拒却不受,自是西人畏服。
使人入境,所举小不如式,劾引伴者坐之,移檄夏国,责其失礼。
其后至者皆惕息惟谨,无敢纵以生事。
初,羌人久拒命,上许其纳款。
谍者数言将进誓表,而累岁不效。
公策知敌情,言羌必不来,然至与不至不足问,当严备以待之耳。
因条上备禦之策,上以为然,除集贤殿修撰
乃城清远、镇边二寨以遏贼冲,增筑龙泉、御谋二城保聚边民,吾圉益固。
大观初关辅饥民流至边,因上言:「常平官失职,使流冗就食塞下,则边粟益贵,且非所以示夷狄。
宜令所在资送还乡,以振给之」。
诏从其请,民得复业。
大霖雨,传言敌闻城坏,将大入寇,诸将请起卒之践更者以益兵。
朝廷下走马章,敕诸道增严备禦,他路调兵骚然,独鄜延按堵如故。
因上言:「臣审料夏人决不寇边」。
迄冬果无警,诸老将皆服公料敌精审。
诏以公守边镇静备禦有伦,除徽猷阁待制,仍再任。
西边恃蕃兵弓箭手为用,异时患蕃官侵扰,莫敢绳治,乃悉为约束,犯者无贷,自是皆获安业,人心感服,战守赖之。
鄜延边袤千里,而诸城疏逖,敌易乘间,乃增置杏子镇、青卢,移万世、屈丁堡,东接河东,西连环庆,声援相属,弥缝边隙,敌不得间。
显谟阁直学士,复再任。
再上章恳辞,不允。
政和初内侍童贯宣抚陕西,法有弛张可从宜者得罢行之。
长安万物腾跃,众货益轻,乃严设科条,欲力平之。
计司承望风旨,取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寘于法,民至罢市。
又行均籴法,贱入民,增估金帛以偿之。
下至蕃兵射士之授田者,咸被抑配。
全陕骚然,几至生变。
帅臣诸司不视利病,奉承推行惟恐后。
公独以为不可,极陈其害,章上不报。
方用事,权倾中外,人皆为之危慄,而抗章继上,言益切至,士大夫闻章中诋论事多质直语,往往争传诵之。
坐是贬永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然平物价、均籴亦为之罢。
在永数月,上念其忠,亟复徽猷阁待制,除永兴军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兼知永兴军府,在道改知兴仁府
朝廷复行夹锡钱,乃申敕公移一准铜钱,槩用无偏,府中帖然。
旁郡官私与民出纳,自为轻重,民疑以挠,交易不通,始大愧服,乃视兴仁为法。
寻移知青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
至镇,改充河东路经略安抚使马步都总管、兼知太原府
童贯宣抚使,奏乞辞避,玺书褒答不允,河东诸司与被边属郡如代、岚、石、麟、府,咸许以事宜闻。
时传虚声,以勤忧顾。
公曰阃寄当以静胜,乃严戒边吏,凡制事必慎择可信者,重以赏罚御之。
自是警奏不妄,边邮晏如。
政和五年春,以足疾乞领宫祠
章五上,乃得请,提举杭州洞霄宫,复徽猷阁直学士
盗发帮原,声震东南,起知宣州,捍蔽江左
或告公曰:「宣、歙俱邻于贼,歙破,宣危矣。
公感久疾,可以力辞」。
公曰:「方急难中,岂人臣爱身时也」?
乃扶疾就任。
时寇兵逼属邑,民大振扰。
公之威名凛然,人恃以,郡境赖之,迄用保全。
上心嘉赏,除龙图阁学士
贼平,以疾乞致仕,章三上,未报,特召赴阙,除河东宣抚司参谋
乃力陈老疾,不足备驱策,词意恳至,遂得请。
特授正奉大夫致仕。
家居三年,以疾薨,薨之夕,有星陨于寝室之上。
公刚毅方正,见义敢为,不可回夺。
虽犯权要,蹈患难,不顾也。
胸中无城府,推诚待人,洞见腹心。
持己甚严,而遇下明恕。
临政恺悌,人不忍欺
久任帅阃,不为贵倨阔略细务,听讼折狱,纤悉得情,而归于宽厚,民尤感服。
雅以清约自将,一介不妄以取与。
延帅圭田,皆在极边,将吏役所部为之耕种,岁入千计。
公至是乃捐其地募弓箭手,丝毫无取。
两镇凡十馀年,量敌制胜,动中机会。
每以疆吏生事为戒,乃语人曰:「为国守边,安危所系,但当宣国威灵,严于自治,使夷狄不敢侵侮,边邮得以晏然,是为称职。
若亲小利,召戎起衅,图尺寸功,冀幸宠荣,吾不忍为也」。
识者以为至论。
凡所辟荐,不假人以私,必视其能。
拔自部曲,多为一时名将,号为知人
性诚孝,每以褒赠不逮其祖为恨,遂以所得官奏乞回授,特旨从之。
敦穆宗族,恩意满至,常遇郊恩,舍其子孙,先官犹子。
斥俸馀置义田宅,近族子孙聚而居之,养生之用,皆取具焉。
有文集三十卷,提奏议七十卷。
娶同郡胡宗说之女,封硕人
先公十二年卒,赠淑人
子男二人:长曰耦,承议郎真州排岸。
次曰耚,朝奉郎通判亳州军州事,以学行吏能见称于世。
一女,适从政郎江宁府溧阳县胡朝。
孙男九人:曰徽言,登仕郎
太冲,曰如愚,曰康锡,皆承务郎
保衡通仕郎
馀四人并女尚幼。
铭曰:
烈烈我公,惟时干城。
威加羌戎,一尘不惊。
嬖倖恃权,狂澜稽天(缺)
国子监雕印伤寒论等医书牒元祐三年八月 北宋 · 郑穆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国子监尚书礼部元祐三年八月八日符:「元祐三年八月七日酉时都省送下当月六日敕:中书省勘会:下项医册数重大,纸墨价高,民间难以买置。
八月一日奉圣旨:令国子监别作小字雕印
内有浙路小字本者,令所属官司校对,别无差错,即摹印雕版,并候了日广行印造,只收官纸工墨本价,许民间请买,仍送诸路出卖。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前批八月七日未时付礼部施行」。
续准礼部符:「元祐三年九月二十日都省送下当月十七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国子监状,据书库状,准朝旨雕印小字《伤寒论》等医书出卖,契勘工钱约支用五千馀贯,未委于是何官钱支给应副使用。
本监比欲依雕四子等体例,于书库卖书钱内借支。
又缘所降朝旨,候雕造了日令只收官纸工墨本价,即别不收息,虑日后难以拨还,欲乞朝廷特赐应副上件钱数支使
指挥
尚书省勘当:欲用本监见在卖书钱,候将来成书出卖每部只收息一分,馀依元降指挥
奉圣旨:依」。
国子监主者一依敕命指挥施行。
治平二年二月四日进呈,奉圣旨镂版施行。
朝奉郎、守太子右赞善大夫、同校正医书、飞骑尉、赐绯鱼袋臣高保衡宣德郎、守尚书都官员外郎、同校正医书、骑都尉孙奇朝奉郎、守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翰林学士朝散大夫给事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宗正寺脩玉牒官兼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兼判秘阁秘书省同提举集禧观公事、兼提举校正医书所、轻车都尉汝南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范镇,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八百户臣赵槩,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欧阳修,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庐陵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臣曾公亮,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卫国公食邑一万七百户、食实封三千八百户臣韩琦
兖州录事参军监国子监书库(臣)直卿奉议郎国子监主簿云骑尉(臣)孙准朝奉郎、行国子监丞上骑都尉、赐绯鱼袋(臣)何宗元朝奉郎、守国子司业轻车都尉、赐绯鱼袋(臣)丰稷朝请郎、守国子司业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臣)盛侨朝请大夫、试国子祭酒、直集贤院、兼徐王府翊善护军(臣)郑穆
中大夫、守尚书右丞上轻车都尉保定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胡宗愈中大夫、守尚书左丞上护军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王存,中大夫、守中书侍郎护军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刘挚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九百户(臣)孙固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高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臣)范纯仁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汲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六百户吕大防
按:《仲景全书四种》卷首,明万历己亥赵开美翻宋本(转引自《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七)。
枢密侍郎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四、《公是集》卷四五
右,某伏审循览异方,还奏北阙。
推股肱之隆眷,抚边徼之群黎。
翕如阳春,涣若时雨。
旧壮士之锐气,挫狂寇之先心。
威畅不毛,德厚无极。
固神明之所劳,惟启处而益宁
恭以某官,文茂经天,器深镇国
勤皇王之本务,输社稷之元忠。
动合人心,言垂世范。
以渊衷之简佑,与苍生之具瞻。
宜正保衡,允作霖雨
方叔自镐,还履上卿
晋公视师,旋拜真相。
推故事而明白,况时望之佥同?
敢冀上为倚毗,益绥祉福。
秦太师曾祖知古追封秦国公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三、《东窗集》卷一一
敕:维时上宰,实赖保衡
如周公有人,不能为之功;
伊尹以学,而后臣之职。
位登极品,恩迨曾门。
具官故曾祖某,抱节陆沉,怀才蠖屈。
名振于远,何殊谷口之珍;
行纯可师,无愧鹿门之隐。
流泽甚衍,三世而昌。
宜尔曾孙,为予硕辅。
畴咨勋业,超冠公师
属兹进拜之初,可后追荣之宠?
申颁命綍,增贲幽扃。
张浚光禄大夫绍兴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己巳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九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八
朕登建哲辅,协图康功,内则总一万类,以制枢极之机;
外则经营四方,以广威怀之略。
既告成于远绩,当受祉于勤归。
乃先饮至之期,诞锡飏廷之命。
具官张浚才全而用溥,道大而声宏。
诚足以感会天人而消氛祲之微,识足以贯通古今而应事物之变。
遭时奋节,身徇国家,仗义扶颠,功存社稷。
出入参釐于二柄,险夷更阅于百为。
复专机幄之前筹,来扈戎车之亲驾。
爰立作相,遹观厥成。
讲明法度之原,修饰甲兵之备。
革人谋之回遹,正国步之抢攘。
首端本于朝廷,躬视师于江浒。
总提纪律,昭示王灵,周履山川,究观地利。
劳三军于细柳,犹亲巡六尺之舆;
剪群盗于绿林,初不烦一夫之戟。
湖湘底定,肃清蛇豕之区;
秦蜀相望,增重金汤之势。
阻深𨆫跋,雾潦郁蒸。
历寒暑者三时,计往来者万里。
宜加宠数,以答忠劳。
登峻秩于文阶昭仪刑于揆路。
兹厚保衡之寄,益隆体貌之尊。
于戏!
邦国定而王心以宁,股肱良而元首斯起。
赤舄几几,周公何信宿之迟;
四牡骙骙,樊仲有遄归之喜。
正是百辟,弼予一人。
迄乎耆定之休,永辑无穷之祉。
皇伯祖伯圭辞免赞拜不名加食邑实封不允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七、《攻愧集》卷四三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德一,齿一,而未及言亲也。
惟公德明,爵齿俱尊,而又孝宗同气之亲,太上皇之伯父,而朕之大父行也。
贵穷人爵,思所以尊异之,非举旷典,不足以称。
紫微令公,既以谦辞而不受,朕其可遂已乎?
不名之礼,盖自尚父保衡以来,实朝廷之殊礼。
前朝尝以宠待亲贤,百有馀年无有可当此者。
举以命卿,人无异辞。
尚形逊避,朕不敢从。
邦之荣怀,亦非朕敢私也。